老苏在他的第七个建议中指出了学生学习困难的另一个愿意:把学习当成一种目的,而不是一种手段。用我们中国话说就是只会死学,不会活用。 老苏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:“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“货物”,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“储备”,而不能“进入周转”,知识没有加以运用(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)”。
一味地将学习看做目的,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只是记得某些名词或者概念,最多记得老师给予解释的例子,而一旦遇到类似的现象,却不知道如何运用相关的知识表达。在我们高中教学的过程常用这样的现象,很多学生知道相关的知识,但是要其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,来写出自己的想法,往往就容易卡壳,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舌尖效应。
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,老苏的建议如下:
请你努力做到,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,而要成为手段;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、死的“行装”,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、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、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、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、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,没有这种交流,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、道德的、情绪的、审美的发展。
老苏再次强调了低年级学习的重要性,特别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性:在低年级,从教学的最初步起,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,更确切地说,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;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、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。
另外,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习不是最终目的,学习也是一种手段,一种用来描述生活、解释生活的手段,所以在教学教育的过程中,我们应该理解: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,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,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,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。
评论